網站首頁
關于安諸拉
解決方案
產品中心
經典案例
合作共贏
專業音響資訊
聯系我們
您所在的位置: 首頁 > 專業音響資訊 > 技術資料
適用于立體聲聲源,如CD機,卡座等,每路立體聲輸入相當于兩個通道輸入,由于輸入信號多為已經過處理的,立體聲輸入組件較為簡單,其中輸入/輸出、均衡器開關、混合編組開關及痛PFL同通道輸入組件中相應部分功能相同。 1)立體聲線路輸入插口(STEREOINPUT,LR)是兩個6.25mmTRS插口,用以接受平衡和非平衡的立體聲聲源,如合成器,cd機,立體聲話筒等,采用平衡輸入可以減少噪聲和干擾,若采用非平衡輸入,要使連接線,盡可能短,將連接線引入
6)相位調整鍵(PHASE)該鍵用于調整話筒和線路輸入的相位(改變180度),使用多支話筒時,接線錯誤(卡儂插頭的第2、3引腳接反)或擺放錯誤將引起聲場混亂,可用此功能鍵加以調整。 當有立體聲源需要輸入調音臺時,一般都需占用兩路輸入通道,然而如果這兩路通道的相位不一致,勢必會造成還音效果的惡化和聲像分裂現象,此時就需使用倒相開關,將其中一路通道上的信號相位反轉。 “PHASE”開關一般需與相位相關表配合使用,其方法是將
調音臺面板圖如圖6-10所示,調音臺輸入/輸出端口后面板如圖6-11所示。 調音臺輸入部分 調音臺輸入部分對各通道的輸入信號進行均衡(頻率效應),音量電壓及效果和監聽輸出電平調節。 通道輸入 1)話筒輸入(MIC)這個插口用于連接平衡式卡儂插頭,接受平衡或非平衡的低阻抗,低電平信號。輸入信號電平的范圍很寬,可以是要求噪聲很小的人聲低語,也可以是需要留有很大余量的近距離的鼓聲。接入專業的動圈、電容話筒都可以良好的工作,
調音臺是一個復雜的電子裝置,雖然世界各地有不少著名的電聲產品的生產廠家,產品規格,型號形形色色,功能鍵,旋鈕有多有少,輸入、輸出通道數相差懸殊,但其工作原理,主要功能,以及各控制旋鈕,開關,推子的排列位置并沒有太大的差異,各廠家均按錄音師、調音師所習慣的固定模式來設計和制造調音臺,因此弄清一個典型調音臺的原理和用法,便能舉一反三,掌握使用調音臺要從總體上去分析,通過實際操作和連接,自然熟能生巧。
作為 音響系統 的核心設備,調音臺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著音質,其主要技術指標有增益,信噪比,頻率響應,非線性諧波失真,動態裕量,串音等。 1.增益 增益指調音臺的輸出電壓與輸入電壓比值的對數(db),用K表示,即 調音臺要有足夠的增益,將話筒輸出的低電平信號提高至放大器靈敏度電平,以保證放大器正常工作,調音臺的增益是可調的,以滿足各種話筒不同靈敏度的要求,當輸入單元置于最高靈敏度,分路和總路的衰減器留有一定裕量
調音臺可以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。 1.按使用形式分類 1)便攜式調音臺便攜式調音臺有2—4個通道,臺上裝有簡單的高、低音補償器,有輸入、輸出混合電路,多用于擴聲或現場錄音,優點是攜帶方便,易于操作。 2)半移動式調音臺半移動式調音臺有4-6個通道,臺上裝有高、中、低頻率補償器,有的還裝有高、低通濾波器及自動音量控制,輸出電路多為雙聲道,主要用于語言錄音,電影廠使用最多。 3)固定式調音臺固定式調音臺有大型和中
調音臺(CONSOLE,MIXER)是一種將多路音頻電信號經必要的技術處理,合適的效果處理后,依所需的電平值加以混合、分配后輸送給還音系統重放,或送入錄音機予以記錄的一種電子音頻系統設備,因此調音臺是錄音、擴音、播音系統中使用的重要設備,它具有多路輸入,每路的聲信號可以單獨進行處理。例如可放大,作高音,中音,低音方面的音質補償,給輸入的聲音增加韻味,對該路聲源作空間定位等,還可以進行各種聲音的混合,混合比例可調,
4.音序器 音序器也稱為時序器,它是用來記錄從MIDI控制器或其它可發送MIDI信息的MIDI設備傳來的消息,編輯和重放,可以將它看成是傳統磁帶錄音系統中的多軌錄音機。 隨著計算機技術和軟件開發技術的不斷發展,人們越來越多地采用音序軟件來代替傳統的音序器,其工作方式可以以圖形、窗口的形式,直觀的顯示出信息的記錄,編輯等操作,常用的MIDI音序器軟件有CakewalkSonar、CubaseSX、Logic等,這些軟件已經不再受限于MIDI音序器功能,正在轉為能夠
一套傳統的MIDI系統中包含合成器、鼓機、音序器等,由于數字技術和聲卡技術的發展和多媒體計算機的廣泛應用,現在更多的MIDI硬件設備已經軟件化,移植到計算機的軟件程序中,如音序器已更多的被軟件音序器所取代,音源也可使用各式各樣的軟音源,所以目前常見的MIDI系統的配置如下: 簡單配置:多媒體計算機,音頻卡,音序器軟件 基本配置:多媒體計算機,音頻卡,音序器軟件,MIDI鍵盤(合成器) 中級配置:多媒體計算機,音頻卡,音序
MIDI系統 MIDI是MusicalInstrurmentDigitalInterface(樂器數字化接口)的縮寫,其含義是電子樂器之間進行信息交換的一種協議,由DaveSmith在1981年提出,并在1983年被廣泛接受并由國際MIDI標準委員會正式確定為MIDI1.0協議,它規定了電子樂器之間連接的硬件接口和通信規范,由此將不同廠家生產的電子樂器統一起來,正因為MIDI技術的出現,使得電子樂器的范疇進一步擴大,如今具有MIDI接口的聲卡,電子合成器,鍵盤,音源,鼓機等設備都能夠相互連接起來,組
電子樂器的分類 根據合成器所處理的信號和實現的電路,可以把合成器分為模擬合成器和數字合成器。 1)模擬合成器模擬電子合成器的發聲原理是由振蕩器作為發聲單元,濾波器,放大器和包絡發生器作為控制單元,通過電壓控制電路的調制放大和疊加,從而生成樂音。 在聲音合成過程中,振蕩器可以產生各種簡單的波形(如正弦波、三角波、鋸齒波等)和一些復雜的波形(如噪聲等),振蕩器的振速可以控制音高,放大電路控制音強,而調制濾
20世紀初,三極管電子振蕩器的發明為電子樂器的誕生提供了得以實現的基礎,1920年,前蘇聯科學家列夫特萊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電子樂器——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,特來明琴,可以演奏不同形式的音階,1955年美國的RCA公司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臺真正的電子樂器合成器—MKI,這臺合成器由大量的電子管模塊組成,體積大的要占滿整間屋子,雖然這臺合成器體積龐大,所產生的聲樂也無法與傳統樂器相比,但它開創了電子合成器的先河,由于采用
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
下載二維碼